小燕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七十三章 我不愿(第1页)

“哎呀呀,吕将军,这可就是你的不对了,陛下如此器重于你,你又何必推三阻四的呢?”张让主动站了出来,看似无比‘好心’的劝说着吕布,将眼中的笑意掩饰得不露丝毫。

吕布只是跪在那里,这些人不会懂所谓的袍泽情义,更不会明白生死与共的相互扶持。在他们的眼中,永远只存在‘利益’二字。

要他抛下手下的兄弟袍泽,独享高官厚禄,吕布做不到,何况他也答应过他们,要一起上阵杀敌,将鲜卑人彻底驱逐出去。

他一定要回去,他们还在等他!

“吕布,朕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可愿在洛阳为官!”刘宏的脸色愈阴沉了下去,对吕布也从‘吕卿’变为了直呼其名,身后的朝臣们更是大气都不敢喘上一口,他们能够清晰的感受到这位喜怒无常天子身旁的气压之低。

谁会为了一个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人而触怒龙颜?

就在众人以为吕布会被重责的时候,文官的队列中走出一个鬓霜斑白的老人,他朝着刘宏微欠了下身子,缓和着说了起来“陛下,请您暂息怒火。老臣以为,吕校尉之所以不愿就职,恐是怕惹别人非议,臣等是知晓吕校尉的本事,可民间百姓们不知啊,他们会以为陛下您任人唯亲,必定会有损陛下圣名。不如等吕校尉有了显赫功绩,再行封赏也不迟哩。”

杨赐的一番话说得妥妥帖帖,不但帮吕布解了围,而且也让刘宏有了台阶。

在场的朝臣们则是神色各异,众所皆知,何进和张让曾多次想要招揽吸纳杨家,可杨赐一直都保持着两不相帮的态度,如今他竟然会为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求情,这里面的意味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杨赐历任三朝,刘宏多少还是要给他些面子,挥手作罢道“行了,就依老太尉的意思。”

刘宏又看了眼台下跪着的吕布,冷哼着丢下一句“吕布,你自个儿回去好好给朕想想,想清楚想明白。”

说完之后,刘宏便打近侍们起驾回宫,可谁都能看得出他心中的不快。

刘宏一走,朝臣们也都各自离去,不过看向吕布的目光中多少都有些幸灾乐祸,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大好前程机遇,就被吕布这样拒之门外,还真是蠢啊,怪不得说习武之人都没脑子。

等到众臣走罢,老太尉才过去拍了拍跪伏在地上的青年肩头,祥和的说着“起来吧奉先,陛下已经走了。”

…………

出了有骥司,吕布向杨赐拱手谢道“方才多谢老大人您了,此番恩情,布铭记于心。”

老太尉摆了摆手,似乎并未放在心上,一边缓慢的挪着步子,一边同吕布说了起来“奉先,你是块好玉,只是表现得太过锋芒,不够圆滑。”

“若换作五年前,老朽或许还有心思雕琢打磨,可惜现在老啰,黄土都快埋到头顶,也没多久的时日了。”

“还好你没选择留在洛阳,你别看那些人一个个的低眉顺眼,但凡能够站在朝堂上的,又有哪个不是踩着别人的尸骸爬上来的,一个个都精着呢,你呀,是斗不过他们的。”

“古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出于众,谗必毁之’,奉先啊,你还是早些离开洛阳这个是非之地的好……”

关于那天的谈话,吕布记不得那么清楚了,他只记得一路上这位日薄西山的老人说了很多很多,那是吕布第一次见到这位位居三公的和蔼老人,也是最后一次。

这也是日后杨赐的二孙儿杨修犯下大过,众人皆请处死,而吕布却最终选择宽恕的重要原因。

喜欢汉末之吕布再世请大家收藏汉末之吕布再世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热门小说推荐
温榆许笃琛

温榆许笃琛

温榆许笃琛温榆许笃琛许笃琛温榆许笃琛温榆...

光芒万丈不及你

光芒万丈不及你

作品简介结婚刚一年,老公挽着她闺蜜的手一脚踢掉她肚子里的孩子。噩梦醒来,一个天神般的男人捏着一张支票说要买她,离婚当日,他扯着她的手就去领了证。从此她叶以念成了申城人...

他从敢死队来

他从敢死队来

火爆新书万人追更这是一支由一群不要命的疯子组成的特种部队,只听命于最高领导人,没有番号,没有档案,一切都是空白,就连名字都是敌人给取的,称它为敢死队!敢死队所过之处,寸草不生,天地色变!屠夫一怒,血溅五步,世界颤栗!敢死队的口号完不成任务,绝不活着回来!这一天,他从敢死队来他从敢死队来o3他从敢死队来...

点天灯

点天灯

作品简介湘西赶尸究竟有多恐怖?高考落榜的我,无意间干起赶尸的营生,岂料第一次赶尸,就碰上了一具美艳绝伦的女尸...

异能小农民

异能小农民

简介关于异能小农民小农民的传奇神话不要小看种地的,种地也可以种得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要低估小农民,农民也可以引来美女垂青,蝴蝶争蜜!锦鲤在手,天下我有!种瓜种草种神药,养花养鱼养神犬!...

穿越必备: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

穿越必备: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

是由明末清初的计六奇根据当时流传的各种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明万历至崇祯时期北方地区相关史实。全书共二十四卷,起自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兴起东北,止于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全书分年记事,于崇祯一朝最为详尽。而李自成攻入北京后的史事,几乎按日排比,每日记录。每年之中,又以纪事本末体逐事标立名目,取材广泛,记事有序,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比较准确,也有少部分内容属于当时广泛流传的封建迷信内容。本书收集史料宏富,叙事清晰,学术价值较高,是研究明末农民战争和明清之际民族斗争的重要历史资料。目前该书尚未有白话文翻译,为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作者在翻译本书时,对本书的篇章进行了一些编排,使之更简明清晰成体系化和便于查找。...